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其他

分析题 1.下面两则传说,分别诠释了两种禁忌习俗的历史,一是仫佬族吴姓不食狗肉,一是舟山地区除夕不杀鸡

2024-01-14 浏览:

1.下面两则传说,分别诠释了两种禁忌习俗的历史,一是仫佬族吴姓不食狗肉,一是舟山地区除夕不杀鸡。

传说仫佬族吴姓始祖有个独生仔,名叫勒殿,生下来刚刚三个月就死了娘,没有奶吃,没有衣穿,冻僵了。父亲以为儿子死了,哭得很伤心,把他放在大门背后的狗窝里,转身出去叫村上的老人来帮忙拿去埋葬。

    父亲走后,母狗回到窝里睡觉,勒殿得到暖气,苏醒过来了,找奶吃,摸到狗奶,便吸了起来。父亲领着村上老人回来看到了这个情景,很惊奇,都说他们家里养了一只神狗。从此以后,父亲每天晚上都让勒殿跟母狗睡在一起,让他吃着狗奶一天天长大。

    父亲死后,这只狗就成了勒殿惟一的亲人,走到哪里把它带到哪里,一天到晚,形影不离。

    有一天,勒殿上街喝醉了酒,回来半路上,躺在山岭上睡着了。突然,山岭起火,到处草木烧得噼啪响,火苗一股一股地往上蹿,眼看大火就要烧到勒殿的身边,那只狗急得汪汪大叫,一会儿用舌头舔舔主人的脸,一会儿用嘴不断摇动主人的脑袋,勒殿以为还有人再给他灌酒,迷迷糊糊地说:“不要了,不要了。”老母狗坐在主人身边伤心流泪。

    山火越烧越近了,主人还没有清醒过来,那只狗发现不远的地方有个水塘,便立即跑过去,跳进水中,裹上一身烂泥,回来把勒殿身边四周的草地打湿,不让火烧着他。等勒殿醒来时,发现周围一片焦土,老母狗坐在他身边直喘粗气,口中冒出白沫,立即把狗抱到怀里,心中十分难过。

    不久,老母狗病死了。为了报答它的救命之恩,勒殿给那只狗做了一座坟墓,并传言子孙后代,从此以后不吃狗肉。

    直到现在,在罗城县的许多地方,姓吴的仫佬人仍然忌食狗肉呢!

明朝末年,鲁王逃到了舟山。辅佐鲁王的是舟山芦花岙人张名振。张名振是东海抗清名将,1651年除夕晚上,清兵趁张名振率兵远出攻打松江之机,突然袭击定海城。守城的安洋将军刘世勋诈降失败。清兵似潮水般涌进城来,逢人便杀,他们相约,一直要杀到鸡叫为止。他们杀了舟山百姓18000多人,最后只剩了6户人家6个姓。这就是刘、赵、郭、朱、陈、王。当清兵杀到刘家岙时,忽然听到了芦花雄鸡的叫声。知天已亮了,这才停止杀人。为了感谢鸡的恩德,舟山百姓互相约定,大年除夕不许杀鸡。后来,就成了一种特有的海岛风俗。

通过分析这两则传说,讨论民间文学的认同价值。

参考答案:

1. 传说同所宣扬的禁忌事象一道,共同使一族群与其他族群判然有别。可以说,这类传说是族群在认同过程中找到的最佳的族史表现方式之一,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支持对于族群的认定。显而易见,传说的讲述已不仅是一种文学行为,更是族群的社会行为;在这里,文学的审美价值似乎微不足道,人们在共同坚固一种带有宗教性的历史信念,构筑一道有别于其他族群或村落的文化边界。2.中国百姓历来以知恩图报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人们坚信恩将仇报者总有一天会遭天谴。叙述以动物为禁忌对象的传说尽管不能像神话那样在人类的身上注入动物的血缘,崇奉动物为部族的始祖,但也多把动物塑造为全部族人再生父母的形象。3.在部族与部族、村落与村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分割。除此之外,还需要意识的割裂。这就是宗教信仰方面的趋同与求异。不食某种动物或禁忌对某物的侵扰,实际是图腾作用的一种转换和替代。




X